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1节  (第3/3页)
州城破,西北几乎被屠戮一空,对兵部尚书有何好处?”平安又问。    虽然平安自己觉得兵部尚书背后还藏着人,而且多半是个皇子,但是这番话却不能够从他嘴里说出来,必须慢慢引导,要让皇帝自己去想。因为人总会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尤其是对于皇帝这样多疑的人来说。    如果自己直接说明,说不定他反而会疑心到自己身上来。    果然,皇帝顺着平安的思路想了下去,“如果他不能从西北和草原人那里得到好处,那自然就是从别处。”    身为在朝堂上浸淫了整整二十多年的皇帝,他的政治触觉可比平安要敏锐多了,心中几乎是立刻就浮现出了一个猜测:既然不能在外面得到好处,那自然就是在内部。而兵部尚书所求,到了他这个位置,自然是更进一步。    有人许诺了要让他更进一步?    但是谁能够越过自己这个皇帝,许诺一个兵部尚书能够更进一步,并且还让董宁辉相信并且按照对方的要求去做?    答案呼之欲出。    皇帝的手指有些发颤。    他不能够接受这个结果。并不是说他心理脆弱承受不住打击,而是他不愿意相信,在自己面前表现得那么好的儿子们,背地里竟然会有这样的手段!    这是等不到他死的那一天,所以迫不及待的要替自己造势,想要上位了吗?    再细想下去,西北那边原本应该“全军覆没”的军队都是些什么人?涿州军是张家的嫡系,赵瑢跟张家联姻!信州军只忠心于自己,或许可以拉拢一二,但却不能够成气候。还有齐州军——    兵部尚书董宁辉,出身齐州,据说一直都对齐州军关注有加,许多人都觉得他是齐州军在朝中的后台。    可是最后西北一战之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也正是齐州军!    这也是一开始没有人怀疑到他的原因之一。即便是现在铁证如山,也还是有人觉得董宁辉不可能会平白无故这么做,将自己的嫡系送出去找死。    可是皇帝自己却很清楚,齐州军跟兵部尚书的关系,并不如另一个人更深。    他的第四子赵瓖,最后娶的是刘老将军的嫡亲孙女。这位老将军如今已经致仕,如今在京城养老。但是在此之前,他人生中大半时间,都是在齐州度过的。他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牺牲在齐州,就连他自己也是满身伤病。与之相对的,是刘家一族的彪炳战功,以及他们在齐州的影响力。    赵瓖娶了刘老将军的孙女,自然就跟齐州关系密切,还在兵部尚书之上!    当初这门婚事,还是皇帝亲自定下来的,就是为了给赵瓖添些助力。却没想到,最后竟被人算计在其中,全军覆没!    这一个动作,便削去了赵瑢和赵瓖最大的倚仗,也让他手中掌控的军队大大减少。这份用心真是令人触目惊心,一旦成功的话,是不是再过两年,他就要逼宫了?!    这就是他的好儿子!    皇帝越想越觉得愤怒,也越想越觉得后怕。    这会儿他已经彻底的相信董宁辉身后还有一个人了,而这个人的心性,手段,智谋,诡计,连他都有些心惊,而且所图甚大!    身为皇帝,即便是自己的儿子,该怀疑的时候也是要怀疑的。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握在了手中,就不可能想要让出去了。自己年纪渐老,精力不济,但儿子们却一年大过一年,已经等不下去了。    感觉到了儿子对自己的威胁,皇帝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这个时候,他自然不可能狠不下心。既然他已经迫不及待了,他自然要替他制造机会!    想清楚了这一点之后,皇帝转头看着平安,眸色迟疑不定。平安时不时已经将这件事情彻底想清楚了?    不过很快皇帝就放松了下来。平安是自己的人,即便想清楚了,对自己又有什么坏处?他不是那些朝臣,他所有的权势都是自己给的,随时可以收回。既然如此,自然能够放心的用。    这么想着,皇帝反而收敛起了面上的表情,恢复了原本的平静。    这店里的人都不蠢,多少也能够想到一些,不过这会儿大家都低着头装傻。皇帝不希望大家知道的事,那他们就都不知道。    “张东远,拟旨:将董宁辉抓起来,关进刑部大牢。”皇帝下令。    张东远低头听着,见半晌没有下一句,才意识到这就是圣旨全部的内容了。他心里有些惊讶,但没有开口询问。既然陛下决定了,那自然还有别的深意,自己照做就好。    之后皇帝便没有说话了。他在思考这件事。    他有那么多儿子,做这件事的人会是谁呢?    那人再心狠手辣,恐怕也不会舍得拿出自己手里的军队去壮士断腕。毕竟当初为了联姻,他们也花费了许多心思,不可能只是用来作为牺牲。毕竟没有了姻亲的襄助,对他们的将来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这么一来,赵瑢和赵瓖就能够排除了。    除此之外,赵琨没有这种心性,赵玟就更别提了,格局太小难成大事。    所以剩下来的,就只有赵璇,赵玘和……赵璨。    第122章 狼子野心终暴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