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节  (第1/1页)
    “翻手云,覆手雨,利害,利害啊。”    “京都六年春,风雨藏公府。    天家与贵胄,世子位空空。    奈何帽儿绿,奈何妇人毒。    真相大白日,公道见宫中。”    赵子殷念了这一首诗。景泰六年春,周国公府的世子,是公主跟情夫偷情所生的事情暴露后,满京城里传的诗。    其中,对周国公的嘲笑,对皇宫中天子的舆论威逼,赵子殷想,真是玩弄的纯熟啊。这一切,赵子殷在知晓后,总有种感觉,沈铸在里面一定插了一手。    不像前世的他,在里面扮了一回丑角,给人玩弄。    赵子殷想,沈铸倒是借此机会,把自己的主子柴庆扶上位了。    “我这手段果然浅薄了。”    “赵世兄一看,就瞅出马脚来。”    沈铸没有否认,一口承认下来。    他反问道:“赵世兄来京城,与我的行为一样,都是投奔明主?”    “不,混口饭吃。”赵子殷摇头。    “还是那话,我没沈世兄的豪情壮志,就是苟且偷活而矣啊。”    赵子殷指了唐国公府的方向,说道:“刘元德大人,从正七品的灵安县令升为正六品的内阁侍读。我是他的帮闲,暂时寄于唐国公府名下罢了。”    “将来的话,走一步,看一步。”    赵子殷的话,半真半假。    在唐国公府的大旗下混日子,是真话。    要说唐国公府的发展前景嘛,是良好的。赵子殷的假话嘛,就是他不想苟活,而是舒服的活着。所以,将来唐国公割据徐州时,赵家起码也算得投靠早,给点肉骨头的对象嘛。    “是吗?”    沈铸回问了一句后,便是笑而不语了。    马车哒哒的慢慢悠悠晃着,还是把赵子殷送回了京城暂住的地方。便是唐国公府后门临街的一条巷子胡同内,一处小小的四合院。    这里是唐国公府给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临时居住的地方。    对于刘元德来说,赵子殷是帮闲。对于唐国公府而言嘛,赵子殷就是吃白食的。所以,他住的地方,环境一般般。    这不,连沈铸的马车,也进不去这条巷子。只能在巷子口时,让赵子殷下马车,自个儿步行回居所。    “谢沈世兄相送。”    在马厢内时,赵子殷拱手一礼,谢了话。    待赵子殷下了马车时,他又成了醉汉的模样,让马栓儿给搀扶住了。    望着赵子殷主仆二人离开的背影,沈铸抬头望天一眼,然后,幽幽长叹一声。    未曾多语什么,沈铸上了马车,让他信任的车夫是赶车离开此处。    又过两日,赵子殷得消息,刘元德召见他。    当然,不在唐国公府,而是在一家茶楼的雅间。    有茶香袅袅的屋内,刘元德在闭目品茶。    赵子殷静静的坐了下首,待主位坐着的东道主寻问话。    “昨天,米氏为本官誔下长子。”    “本官很高兴,想你是米氏的娘家亲人,便召唤你来,把此好消息告知你。”    刘元德睁眼了,嘴中是缓缓的讲了话。只是,他平静的眼神中,并没有表现出来,他添了长子的喜悦。    “你不妨替本官传个话,给米氏的娘家。”    “在灵安县城时,米氏有些小错,但是,米氏一族的做法,很有方寸。本官很满意。些许往事,本官既往不咎了。”    “诺。”赵子殷应一语。    第42章    刘元德,唐国公的亲侄子。    跟他两位堂兄不同,这位出身后不久,爹娘相继去逝的名门公子,是在伯父伯娘的亲自照顾下长大。当然,说是亲自照顾,也是水份颇深的。像唐国公要上朝参与政事,国公夫人要理府内府外的事情,自然是没空闲整天管住一个亲侄儿的日常起居如何?    真正照顾刘元德长大的,是他身边的奶娘和丫鬟小厮们。    而唐国公夫妻嘛,就是想起侄儿了,便是唤来身边关爱几句,以示在意罢了。    当然,要说如此,在刘元德本人看来,也是足矣。    小小稚童到翩翩君子,再至成家立业,到外放一地任官,接着又是调回京城升迁。    一路行来,刘元德的心境是成长蛮快的。这中间,自然也是借了助力良多,除了亲伯父的势力外,当然,也少不了他的妻族助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