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兄妹)_006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061 (第2/2页)

    她犹豫一会儿,还是打开聊天框,发了一句:“我今天做了美甲。”

    很快地关掉了界面。再忐忑不安地打开。没有回复。这让她有点失落。

    方晏说得没错,她需要习惯这样的生活。他很可能会获奖。获奖之后就要去北方念书。她知道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她也以为自己接受了,但现在发现,好像并没有。

    北方啊。她想着那个词,想到雪花,想到漫长的黑夜,有种陌生遥远的味道。

    于是她打开对话框,发了一句:“你不要去北方好不好。”

    发出去之后,她抱着手机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一动不动。

    还是没有回复。

    林聿不是为她一个人活着的。即便是哥哥,也不会永远围着她转。但如果不仅仅是哥哥呢?

    因为他不在家,所以林棉可以肆无忌惮地幻想。在这种想象里,没人会责怪她,连妈妈也不能。

    幻想中的哥哥有了其他的责任,这种责任是重大的,也是忧愁的,注定也会是铭心刻骨的。而她也可以是这责任的一部分,不是以妹妹的身份,而是作为那个唯一的人。

    他可以带她去北方,不是念书,而是一起生活。冬天的雪那么厚,他们踩出一串并肩的脚印,屋子里烧着暖气,他在厨房煮面,她坐在窗边看书。他们可以假装没有父母,没有过去,只有彼此。

    那样的北方也许很冷,但她不怕冷。只要他在,她就不怕。

    于是这样一想,北方似乎也没那么遥远了。甚至很好。

    在这样的幻想里,她不用去猜林聿是怎么想的,也不必担心他的迟疑与抗拒。她干脆利落地假定:他是愿意的,他爱她,他也在等她,只是还没有说出口。他没有挣扎,也没有拒绝。

    那些可能存在的现实考量,全都被一一抹去。只剩下温暖的房子,厚重的雪。

    只要她这样假设,心就不那么难过了。

    她不需要和现实对峙,也不需要接受他终将离开她的事实。只要关上真实生活的声音,她就可以在幻想里活下去,哪怕只是一小会儿。

    手机上还是没有回复。那些被按捺住的冲动突然蠢蠢欲动。

    她坐起身,拿起手机,给方晏发了一条消息:

    “我要去找林聿。”

    方晏很快回她:“找他干什么,浪费钱,过两天就回来了。”

    林棉盯着那条回复,傻笑。方晏不懂她,但没关系,没人懂也无所谓。她只是想去,想马上去。

    夏令营的环境非常难熬。

    这里没有朋友,只有竞争者。每个人都在打量别人,计算自己在淘汰线上的安全系数。

    考试是常态,淘汰随时可能发生。

    人与人之间有种难以形容的臭味,除了汗味,还有焦灼、嫉妒和防备混合出来的一种气息。

    在这里,评价变得粗暴。值不值得尊重,不取决于人品、性格,甚至不是努力程度。而是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出一道线性代数的证明题,或者用最简洁的方式推导出一道数学分析的极限。

    林聿感觉到痛苦。不是那种撕裂式的剧烈疼痛,而是一种持续的、钝钝的疲惫感。

    对女生来说,这种环境更残酷。班级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女生,总是被那个排名第一的男生,一个走路像头驴的人,阴阳怪气地嘲笑。

    “这种题你也要问?你是来度假的吧?”

    “不会就别来,回去玩指甲油不好吗?”

    每次听见这种话,林聿都会在心里产生新的痛恨,一种对世界现有所有规则的痛恨。

    那些明面上的公平,那些以能力为名的筛选,那些不容置喙的以合理为名的秩序。全都让他厌恶。

    他连带着一起痛恨动不动就当众羞辱学生的老师。讲起偏微分时仿佛自己是神的代言人,可他看女生的眼神比谁都庸俗。

    林聿意识到,数学并不神圣。它不过是权力的一种语言,某些人用来证明自己优越,另一些人用来被踢出去。

    他们的手机全部被没收,只能每周一次得到它。

    林棉的短信成了他在这片混浊空气里唯一的慰藉。她发来的消息无厘头,冲动,甚至好笑。

    但她是那样的柔和美好,像夜里浮动的一点萤火。她从来不属于这样一个糟糕的世界。

    林聿想她,想得有点不合时宜,像一个正在下沉的人,记起自己曾经可以自由呼吸。

    他没有回。不是不愿意,是不敢。在这种极端情境下,那股因压抑交织而生的思念,一旦回应,就会冲破临界线,将他从理性与清醒的表层彻底拖走。

    他只能把手机关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