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百六十四. 二次革命  (第2/3页)
尔并不在乎这些,美国也好,德国也好,无论谁能够给予自己最全面的支持,自己就会全面的倒向谁。    “我们将向你提供一笔500万美元的竞选资金以供你能够顺利当选总统......”王维屹这时候说出了自己来这里的另一个目的:“但是,这笔资金并不是无偿的,我们同样需要得到丰厚的回报,我希望这是我们新的合作的开始......”    王维屹说出了自己对贝特鲁尔的支持计划,也提出了自己的全部要求。    这就是所谓的“办公室条约”,一份被后人毁誉参半的条约。    支持者认为这份条约让意大利摆脱了美国的束缚,最大程度的争取到了意大利的自主权。贝特鲁尔可以被看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意大利比较成功的一位领袖。但是在反对者看来,“办公室条约”完全彻底的出卖了意大利的主权和核心利益,根本就是一份卖国跳跃,而贝特鲁尔也成为了意大利历史上最大的罪人。    可是不管后人怎么看,“办公室条约”将对未来的历史进程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    “都灵派”顺利的进入了意大利的权力中心,卡塔多纳和他的助手们,每天都在忙着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选举,以争取获得意大利的最高权力,而在这个时候,有一群人却被完全的忽视了:    曼努西亚和他的同伴们!    他们才是真正的起义领袖,意大利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绝大部分功劳应该归属于他们。    但是在“革命”成功之后,曼努西亚仅仅被任命为了副总理这样一个虚职,甚至连总理的行程曼努西亚也根本无从得知。    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只是走进他的办公室,处理一大堆他无法看懂的文件,然后再无聊的渡过一天时间后下班回到走进的家中。    任何重大的决策都是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    曼努西亚本来并不是一个热衷于权力的人,但意大利政府,尤其是卡塔多纳的做法已经严重的挫伤到了他的自尊。    革命——是他们这些起义者冒着生命的危险取得成功的,但是当革命真正成功后,却再也没有人来过问过他们。    那些曾经许下的诺言,现在也几乎成为了一纸空文。    对于这一点,担任劳工部副部长的纳多夫,担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贝亚希纽克再清楚不过了。    纳多夫还好,贝亚希纽克根本就没有什么文化,却让他担任了教育部的副部长,他甚至无法看懂那些文件,于是,这也让他沦为了笑柄......    贝亚希纽克无数次的发出抱怨,有几次几乎就准备辞职了,但每次都是在曼努西亚的劝说下勉强留了下来。可是这一次,他实在忍无可忍了。    “我在会议中提出了一项建议,但是却遭到了那些官僚们的哄堂大笑......”在曼努西亚的临时住宅里,贝亚希纽克面色铁青:“他们在讥讽我完全不懂教育,是的,我能够从他们的脸上看的出来他们的讥笑......是,我是不懂什么教育,我也根本不想坐在这张位置上。曼努西亚,让我回到都灵去吧,起码那里还有我的朋友......”    “冷静,贝亚希纽克。”曼努西亚竭力抚慰着自己的朋友:“总还是要以大局为重的。”    “冷静?你总是劝说我要冷静,可是这些时候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贝亚希纽克将自己的不满完全的发泄了出来:“那些曾经的诺言呢?卡塔多纳的许诺呢?谁能够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纳多夫,你呢?难道你的景况比我更加好吗?”    纳多夫苦笑了一下:“得了,贝亚希纽克,难道你真的认为我很快乐吗?我和你一样不懂,和你一样总是在别人的白眼里生活着。我甚至和你一样想要回到都灵去......”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曼努西亚:“罗马也许真的不太适合我们......”    “莫约尔先生来了。”正在这个时候,一声汇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三个人立刻站了起来,把“莫约尔先生”迎了进来。    无论他们在罗马遭遇到什么样的事情,起码他们还有一个朋友:    莫约尔先生。    莫约尔先生总会隔三差五的打来电话询问他们的状况,关切的问他们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朋友。    “莫约尔先生,您怎么来了。”曼努西亚热情地问道。    “为了你们而来。”王维屹没有任何客套话:“我一来到罗马,就听我的朋友们说你们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我很为你们的境遇担心,所以今天我必须要来看看你们,听听你们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    就如同遇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知音,三个人没有丝毫的犹豫便倒出了自己内心的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