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88章 原来是他  (第2/2页)
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刺史的官可是相当于一方的长官,那权力十分之大。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他们哪里敢有异心?    一旦有异心,一定会被发现。    他的话说出,便有人开心盘算着心中的人选。    如果让人去的话,许多人是合适的。    先是房玄龄出面说道:“如果这样,也不是不可以,若是刺史的话,臣有一人选。”    “是是是,臣也是赞同于太子殿下的意见,臣这里也有人选!”    杜如晦也是这么说道。    这时程咬金却是说道:“刚才你们似乎不赞同,怎么,太子殿下一说刺史的时候,你们可比谁都要兴奋了?我倒要听听太子殿下的意思。”    两人不语,脸上一红,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李世民则道:“这个方法是十分之好,但是高明,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也是想听李承乾的人选,关于其他人的人选,他没有特别想知道的,一切将以李承乾的话为准,这是对于他的相信。    他的话一出,李承乾直接开了口。    他开口就意味着真的是有人选的。    这么说,李世民一定会优先考虑。    “儿臣在路上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终于现在儿臣想到了一个人十分合适!”    李世民好奇的问:“喔?那是谁?”    “那是谁?”    众臣更是同声问。    “此人在我大唐学府之中有着极高的声望。”    他话一出。    杜如晦直接否定了。    “那可不行,欧阳学士年纪已大了。此去吐蕃,那可是劳师动众的,怕会对其身体有不好的影响。”    房玄龄也是说道:    “是啊,欧阳学士这几年为大唐做出那么多贡献,没有理由让他出吐蕃啊!”    李世民也是好奇的看着李承乾,看样子他也是觉得李承乾所说的就是他了。    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欧阳询,因为除了他之外,没有人可以胜任了。    他们都拒绝支持派欧阳询去。    但是人们却是忽略了一人。    一个更合格的存在。    “不是欧阳学士!”    李承乾否定了。    “那是谁?”    大家齐声道。    看样子,大家心中所想的,应该是同一个人。    大家也是想不出第二个人选。    武则天与郑丽婉二人少涉及于政事,因此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两人只是安静的听着。    李承乾不语,他的不紧不慢可急坏了大家。    你倒是说啊!    长孙皇后也是出面道:“高明,你便说说是谁,看陛下和大臣们都着急了!”    长孙皇后都这么说,李承乾也不藏着了。    他说出那个人的名字,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如果真的是他的话,那这一切指不定是可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