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这才是好老师! (第2/2页)
岂能不明白这一点? 期间,张一鸣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同学们,你们谁平时帮父母干活?” 铁柱第一时间把手举了起来,激动的语无伦次: “老,老,老师,俺,俺,俺,俺帮家里放牛!” “放牛为了什么?” “卖了赚钱!” “赚钱为了什么?” “给俺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 “生儿子!” “生儿子干什么?” “放牛!” 放牛娃哪有春天?在乱世当中只能沦为炮灰? 张一鸣摇摇头,开始谆谆诱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生来也不是大富大贵,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记住,好男儿志在四方,即使不能称帝,也要封侯拜相,妻妾成群,光宗耀祖……。” 一众熊孩子听得神驰向往,热血沸腾。 在窗外偷听的小翠,冷汗直流,差点趴地上:这是鼓动孩子们造反啊,一鸣哥真的疯了?这么大逆不道的话都说的出来?被官府知道了是要砍头的。 …… 下午,张一鸣领着一群熊孩子,浩浩荡荡直奔野外而去,队伍整整齐齐,小张铎尽职尽责的维持秩序,张一鸣手中那着一把不知从哪弄来的折扇,羽扇纶巾,风骚无限。 堡中清一色的粗鲁男子,浑身只有牙齿是白的,五大三粗像头狗熊似的,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骤一看到这么一股小清新,惹得路上的大姑娘小媳妇纷纷侧目。 “啧啧啧,这个书生好年轻啊?” “是啊,皮肤比我的还白。” “对啊,还是双眼皮!” “听说书生都会吟诗作画,彬彬有礼!” “不知道他有没有妻室?” 旁边的几个小伙子愤愤不平道: “小白脸一个,杀鸡都费劲!” “嗯,百无一用是书生!” “有道理,吟诗作画能当饭吃吗?” …… 当得知这个私塾先生是堡主家的厨师张一鸣之时,眼珠子差点瞪了出来,有些家长就不乐意了: “堡主太胡闹了,怎么能让一个厨师教书呢?” “是啊,厨师教出来的厨师不还是厨师吗?” “不行,咱们得去找堡主去?” …… 来到野外,四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处处都是不知名的野花野草野果,山清水秀,蓝天白云,丝毫没有前世的雾霾天气干扰。 村民们只知道吃米饭馒头果腹,殊不知真正的美味却在这田野间。 张一鸣带着熊孩子们设置了不少陷阱,挖坑,埋土,铺树叶,放诱饵,设置老鼠夹子。 熊孩子们感觉稀奇好玩,干得不亦乐乎。 随后,又挖了不少野生干姜,,采摘了些许花椒,雨后的蘑菇也不少,一并收入囊中,竟然还有野山楂,成片成片的,青红相间,还未熟透。 张铎皱着眉头道: “老师,这叫红果,酸掉牙,烂了都没人吃?” “别忘了,老师还是个厨师,过几天给你一个惊喜!快,多摘些!” 张一鸣可是知道,糖葫芦起源于宋朝,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和红果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 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 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这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吃,老少皆宜,酸甜可口。 有了自己这个穿越来客,这个传统小吃就可以提前问世了。 自己的第一桶金有着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