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段阅读_第 642 章  (第1/1页)
    “呼……”许久之后,蔡邕松了一口气,轻轻放下刻刀,舒展了一下筋骨,忽然注意到地下多了一道影子。    转过身来,蔡邕面色一变,伸出了颤颤巍巍的双手:“琰儿?”    “父亲!”    蔡邕父女紧紧抱在一起,面庞上流下了无声的泪,许久之后才分开。    “琰儿,是不是河东卫家把你逐出来了?”蔡邕看着蔡琰,忽然问道。    蔡琰点了点头,委屈道:“仲道死了,卫训就把女儿赶了回来。”    蔡邕哼了一声:“哼!不去也罢,河东卫氏名门,咱们高攀不起。”    “父亲,女儿这次差点儿就见不到您了。”蔡琰娇声道。    蔡邕眉头一皱,怒道:“怎么?河东卫家竟然如此霸道,还要把你杀人灭口不成?”    他蔡邕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不过祖上都是经学大家,名望很高。因此河东卫氏才会迎娶蔡琰,他们卫家到底要干什么?    蔡琰摇摇头:“这倒不是,只是回洛阳途中遇到了鲜卑人……”    蔡琰将如何遭遇鲜卑人,又如何被刘烨率领的汉军相救告诉了蔡邕。    “多亏了车骑将军。”蔡邕感叹道:“车骑将军虽然年轻,却是如同霍骠骑一般的少年英雄。”    “对了。”蔡邕忽然想了起来,对蔡琰问道:“焦尾琴还好吧?”    “嗯,可要女儿为父亲弹奏一曲么?”蔡琰取出一只造型精美,尾部却被烧焦的七弦琴。    被烧焦的尾部与琴身整体不太协调,说起来却有一段故事。    蔡邕当年也是一位直言进谏的大臣,不过命不太好,因为他进谏的皇帝不是别人,正是汉灵帝刘宏。汉灵帝的荒yin可想而知,在十常侍的怂恿之下,可想而知,蔡邕被贬到了吴郡,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一带。    被贬到吴郡之后的蔡邕无所事事,教书育人,后来东吴的名相顾雍就是蔡邕在吴郡期间收的弟子,顾雍出身顾族名门,在东吴担任过整整十九年的丞相,名师出高徒,自然也能够看出蔡邕的水平。    而蔡邕在吴郡,有一天听到邻居家烧火煮饭,忽然感觉到不对劲儿,猛然冲进邻居家里,二话不说就伸手往火堆里掏。    邻居看傻眼了,您这是要干嘛?    蔡邕顾不上烫手,伸手将一段正在燃烧的木料掏了出来。原来这块木料是做琴的好材料,刚才烧火的时候噼里啪啦的响,被精通音律的蔡邕听了出来,因此这才不顾一切的将木料抢救出来。    后来,蔡邕将被烧焦的木料做处理后,制成了七弦琴,因为尾部被烧焦了,所以命名为焦尾琴,也是中国四大名琴之一。    蔡琰搬出焦尾琴之后,跪坐于地,将焦尾琴放在腿上,轻轻拨动琴弦。    一段流畅的音律弹奏而出,代表着久别重逢的无尽欢喜。    蔡邕微闭双眼,轻轻颔首:“嗯,好一曲《重别》。”    然而渐渐的,蔡琰忽然不知道怎么的,心中浮现出了一道身影。    刘烨指挥铁骑大军攻杀鲜卑铁骑,英姿飒爽的面孔浮现在心间。渐渐的蔡琰手上的动作也有所变化,十指轻轻拨动琴弦,曲调有所变化。    蔡邕听着听着感觉到了不对劲儿。    “凤求凰?”    蔡邕却并未打断蔡琰,而是耐心等到一曲终了,这才面含笑意。    “琰儿,莫非又有中意之人了?”    汉朝时对于女子并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束缚,实际上在宋朝理学发明之前,女子还是比较自由的。比如汉武帝的母亲,当年曾经嫁过人,后来入宫生下了刘彻,改嫁是一件比较普遍的事情。    蔡琰闻言,面色一红,却是娇羞不肯名言。    “父亲……”    “哈哈哈!”蔡邕哈哈一笑,轻抚长须,心中却是已经有所猜测。    “无妨,河东卫氏也算不了什么。”蔡邕正色道:“刚好,为父年纪渐大,精力衰退,你回来了也可以帮助为父写作汉史,做第二个班昭。”    “女儿虽然才疏学浅,不过也愿意为父亲效劳。”    班彪是汉朝的史学家,生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长子班固是史学名作《汉书》的作者,次子班超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