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1章 前往荆州 (第2/2页)
不法商人囤积粮食,想称冬天来临之际哄抬物价,大赚一笔。 因为冬天是更需要粮食的,今年粮食产量不高,何况这边还供着五十万将士,导致今年粮食更加急缺,一些奸商看到了商机,纷纷在秋天的时候就囤积粮食,到了冬天再拿出来买,到时候是平常价格的两三倍! 然后这个州牧又拿这些人没办法,又不能强抢,你又不能抓人家,人家又没犯法,对吧。所以呢就导致筹不到粮食,而且刚过完年,很多百姓自己家都没粮食了,过冬都是个问题。 云墨意识到这个很严重问题,要知道华夏古代很多朝代的农名起义就是农民吃不饱饭而造成的。 云墨当天晚上就把此事上报,随后便在想如何筹军粮。这个军粮是第一要务。军队在前面打仗,吃不饱怎么行! 云墨清楚的知道,自己小王爷还有这个监察使的身份,都是在大云王朝存在的前提下,所以,大云王朝的安稳关乎着云墨的切身利益。 身处在体制内,享受这体制内给予的好处,那么就要维护这个体制。 无论在那个世界,都是如此。 越是身处高位的人,越是明白,如果失去的体制的保护,他们将一无所有。 所以,云墨对这次囤积粮食的行为是非常痛恨的。 第二天,云墨就以州牧的名义发布命令,整个荆州的粮商和百姓要上报余粮,然后由朝廷原价收购。 但是两天过后,各地的折子呈到荆州城,竟然一开始在城主府一带,就让云墨明白了什么叫阳奉阴违。 在接到通知后两日之内申报者不到一半,而且这一半几乎多多少少都有谎报,瞒报的现象。 光在一州的首府,最早收到政策的荆州城,阳奉阴违现象就如此严重。可想而知,越远的郡县在晚点接到命令后。会如何的推诿? 这一点,云墨在前世的时候深有体会。 上面下达政策了,但是要实施到全国,啧啧,要好几年,当时的云墨搞不懂为什么会这样。 但是,现在云墨明白了,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云墨也看到的更多。 云墨猜到了他们的心思,正所谓法不责众。只要团结联合起来,难不成州牧还真的会把他们所有人砍掉? “监察使,你看看这些刁民,我也是无奈啊。”州牧刘表叹息道,“我四处派人打听消息,得知这些粮商和地主还有很多的粮食,但是就是不肯拿出来,我也派人跟他们讲过事情的严重性,可他们就是咬紧牙关说没有余粮,你说这该怎么办。” 戚辰东也在一旁,他说:“要不直接动手吧,这些人全部抓起来。” “抓?怎么抓?人家犯法了?”刘表反问道。 “额,这个......很难办啊。”戚辰东无话可说,随后看向云墨,“监察使,你说怎么办,要不我们先撤吧,等皇上的旨意。” “不行,等不了,皇上那边还要商议,一个政策不知道要讨论多久,最快的情况下,也要四五天时间,而且假如从别的地方运粮食的话更慢,到时候城外的士兵就饿死了,那么我们还参什么军?”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