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56章 青霉素  (第1/2页)
    天气慢慢转凉了。    东城的红薯店生意又好起来。    赵桓自己也忙着在后院烤红薯吃。    虞允文进来的时候,看见皇帝忙得不亦乐乎,看见自己的红薯烤得又香又好看,露出了小孩子一样的笑容。    虞允文很多时候都觉得,皇帝单纯得像一个孩子。    也许只有这种干净、纯粹的心,才能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推行下去吧。    皇帝也受到过无数的非议,但从未见他因此而困惑过。    虞允文主要是汇报了广南新府的最新事态。    所有的叛乱都彻底平定了,连同因叛乱而生出的山匪们也都剿除。    大宋的行政效率不可谓不快。    这让虞允文也颇有自豪感,历朝历代的中央朝廷,都没有他们这样有执行力的。    叛乱扫清后,广府的治安也在恢复。    从对外的招商引资到新的城区规划,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了平复战乱带去的创伤,广南新府准备修建大型的歌剧院、体育场。    民间有传言,朝廷打算以广南新府为起点,开辟新的航线,这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航线。    自然,在广南新府将会成立规模最大的市舶司。    大宋一半的商船将会聚集到广南新府。    这是不知真假。    唯一的依据便是当今的宰相虞允文铁了心要靠广南新府稳住位子。    “陛下,这些都是臣对广南新府的一些拙见。”    赵桓接过厚厚的一本册子,上面的字密密麻麻。    从此可以看出,这是虞允文呕心沥血之作。    他显然不仅仅是对广南新府的发展,而是整个大宋航海的发展。    其中包括了海线的开辟、外海各国的商贸、货币政策以及某些地方的驻兵政策。    “大相公辛苦了。”    虞允文很年轻,才二十七岁,但看起来却沉稳持重。    “臣之辛苦,远不及陛下。”    赵桓给了虞允文一个刚刚烤好的红薯。    君臣两人就坐在矮小的石凳上,像是一对好友。    “大相公可有想过一些问题?”    “臣不知。”    虞允文心中疑惑,不知皇帝说的是什么。    “人在海上,很容易生病,如何保证远航的人的生命安全?”    虞允文微微一怔,这个他倒是想过,无非就是随船带一些大夫。    “目前大宋的一艘船,形式到注辇,至少要三个月以上,慢则半年。”    “这半年,他们吃什么?生病的概率是不是大大增加?”    “如果海线能让我们赚钱,但是因此死亡的人居高不下,账面的收入是增加了,隐形的风险和成本却在高涨。”    皇帝一连提出了好几个犀利的问题,让虞允文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臣愚昧。”    “大相公不必自责,此事非你我两人能解决。”    正说着,邵成章跑来道:“官家,石学士求见。”    “让他进来。”    石子明进来,行大礼:“臣参拜陛下。”    “今日非朝廷议事,卿且不必多礼。”    虞允文对石子明作揖道:“老师。”    “大相公也在此。”    “都来陪朕烤烤红薯。”    过了一会儿,邵成章又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